本文转自:人民网-海南频道
“太空种子”。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供图
人民网三亚11月8日电 近日,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接收了实践十九号卫星带回的“太空种子”,涵盖了玉米、花生、水稻等粮油作物,计划于11月中下旬在三亚崖州湾、乐东等地开展“太空种子”整地备播工作,以培育成稳定的新种质,进一步推动海南农业的科技创新。
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侯本军。沙川涛摄
365建站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侯本军介绍,针对本批交付的“太空”种质资源,该团队共筛选了5个玉米种质资源和3个花生种质资源开展育种工作。其中,玉米种质计划于11月中下旬在三亚崖州湾区域进行单粒播种,目前正在进行排水沟挖掘、整地等前期准备工作;其中一个较为稀缺的绿色种皮花生种质,计划于11月下旬在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乐东实验基地进行培育。
航天育种作为辐射诱变育种的一种重要方式,航天育种具有变异率高、育种周期短等特点,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创造出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。侯本军透露,经过太空诱变的玉米种质需要经过一季(约120天)的种植,产量、抗病性、生育期长短等性状才能够表现出来,而配合力等性状则需要种植两季才能够表现出来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据悉,航天育种又称为太空育种,是指将植物种子搭载返回式卫星或载人飞船等航天器发射至太空,利用其特殊环境,如微重力、高真空、强辐射等特性使种质资源产生独特的生物效应,诱发产生新的变异,经过科学家的多代筛选后,最终再培育成稳定的新品种的育种方式。(实习生 沙川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