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@      娱乐方式 张胜兵品《伤寒》1-6条摘要

你的位置:健康乐园 > 趣味健康 >

娱乐方式 张胜兵品《伤寒》1-6条摘要

录音摘要

  第1条:太阳之为病,脉浮,头项强痛而恶寒。

  这一条是太阳病的提纲,总纲。

  只要提到太阳病,一定会有脉浮,头痛,脖子僵硬,而且还怕冷。

  第2条:太阳病,发热,汗出,恶风,脉缓者,名为中风。

  应该这么翻译第2句:太阳病发热,汗出,恶风,头项强痛而恶寒,脉浮缓者,名为中风,这样才完整,也就是把第一条的内容加进去,合在一起,它才是完整的第2条。

  第3条:太阳病,或已发热,或未发热,必恶寒,体痛,呕逆,脉阴阳俱紧者,名为伤寒。

  这个和第2条一模一样。也就是说,它在解释的时候,一定要加第一条的内容进去翻译,才是一个完整的太阳伤寒证。

  翻译的话就是说:太阳病,或已发热,或未发热,必恶寒体痛,呃逆,头项强痛而恶寒,脉浮紧者,名为伤寒。这个脉一定有浮,他这里省略而已。因为第1条的太阳病是总纲,既然第2条、第3条都讲的是太阳病,就一定有第1条的总纲内容。

  前三条文言讲解:

  太阳之为病啊,这个没什么好讲的,就是太阳病的意思,是古代的一种修辞手法而已,简单的说就是太阳病。

  脉浮,是指用手摸上去,不需很用力就能摸到脉,这个脉叫浮脉。

  什么叫有表证呢?表证就是指外邪入侵人体,就是病邪入侵人体,人体的第一道防御系统奋起抵抗,正气和邪气相搏斗在体表,由于正气在体表与邪气相斗争,所以呢,他的脉搏会反应出浮脉。这个浮脉是表现人体正气与邪气在最外面一层作斗争的,在脉象上的体现。那么至于你这个脉象是浮紧,还是浮缓,那就要看你这个太阳病的性质了,但是只要你是太阳病,你的脉一定是浮的,除非你有夹杂证。

  什么叫夹杂证呢?比如说太少两感啊,有的人天生肾阳虚,有的人后天肾阳虚,肾阳虚的人,就算是感受了外邪。他也不会出现脉浮,他脉一样是沉的。那个不是单一的太阳病了,那是太少两感。我们后面要讲的,我们今天所讲的是单一的太阳病,在没有出现夹杂证和兼证的情况下,也就是一般规律啊,所以太阳病的一般规律是脉浮。也就是病邪在表面,脉象也在表面。

  头项强痛而恶寒

  头项强痛这个强,是指拘紧不柔和,是指头部项部,特别是项部,也就是颈部,它出现不柔和的症状,有疼痛,不柔和感。这是因为太阳主一身之表,太阳经要经过头项部。

  恶寒呢,头项强痛而恶寒,恶寒说白了就是怕冷,只不过在中医学上。把恶寒和怕冷区别的对待,如果你用了恶寒这两个字,那么一定是指,有表证的恶寒,如果你用了怕冷这两个字,而不一定有表证,比如说脾阳虚,肾阳虚它也怕冷啊,但是不能用恶寒来说,恶寒是在有表证的情况下的怕冷的一种特殊的描述方法。

  严格来讲,这个恶寒应该是指有表证的怕冷,称之为恶寒。如果有里证的怕冷呢,就不叫恶寒,那叫畏寒。畏寒肢冷,有可能脾阳虚,肾阳虚都有可能畏寒肢冷,但是它不一定是表证,这就是恶寒和畏寒的区别啊。有恶寒这个恶字,它是带有特殊的色彩的,特殊的这个文化色彩,它表达的就是有表证的怕冷叫恶寒。

  第2条,它说太阳病发热,汗出,恶风,脉缓者,名为中风。恶风啊,就是怕风,和刚才的恶寒是一个意思啊。用恶这个字说明了是表面表证,涵盖了这么个意思。脉缓呢?其实在这里是与第3条条文脉紧相对而言的。

  什么叫中风呢?这个中风,太阳中风和我们后面《金匮要略》说的中风偏瘫,以及后世医家包括我们今天所说的脑血管意外啊,中风偏瘫了,脑淤血了,不是一个意思。

  中风其实也叫伤风,伤寒也叫中寒,这个中和伤是一个意思。

  第3条太阳病,或已发热,或未发热,必恶寒,体痛,呕逆,脉阴阳俱紧者,名为伤寒。

  阴阳俱紧是指寸、关、尺三部脉都是紧的。因为一般认为寸脉为阳脉,尺脉为阴脉,那么阴阳俱紧呢?是寸关尺三步脉都浮紧。

  前三条说了什么是太阳病,什么是太阳中风,什么是太阳伤寒的概念。

365站群

  第4条:伤寒一日,太阳受之,脉若静者为不传;颇欲吐,若燥烦,脉数急者,为传也。

365站群VIP

  伤寒一日,这里的伤寒是指广义的伤寒,而第3条的伤寒是指狭义的伤寒。

  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这里的伤寒一日太阳受之,后面是脉若静者,为不传,颇欲吐,若燥烦,脉数急者为传也,以及第5条“伤寒二三日,阳明少阳证不见者,为不传也。”那么请问一下,如果我们从字面上理解这个伤寒,是第3条所说的伤寒的话,伤寒它传到阳明、少阳证,难道太阳中风就不传吗?很显然,那是不可能的,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都有可能传经,而你这里说伤寒一日,伤寒二三日,很明显,这个伤寒就不是指第三条的狭义的伤寒,而是指广义的伤寒。

   广义的伤寒是指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,也就是说广义的伤寒,它包括了这个狭义的伤寒,以及其他能够引起人发热的外感疾病的总称。

  伤寒一日,这个一日是不是一天呢?也不能这么理解,张仲景《伤寒论》里面所有的与天数相关的,通通不能够按照天数去刻意的、刻板的去理解它。你应该这么去理解,把一日理解成早期,伤寒一日,你应该翻译成外感病的早期。如果这个脉静,这个在太阳并没有发生改变,那么我们就认为它没有传经。

  这个脉若静的静,是没有发生变化的意思,脉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啊,还是停止在,静止在太阳病的脉证上,要这么去理解,是为没有传经。如果说出现这个想吐啊,烦躁啊,脉变成数急呀,就认为它已经传经了,就这么个意思。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
  第5条,伤寒二三日,阳明少阳证不见者,为不传也。

  这个伤寒二三日,可以把它翻译成外感病的中期,或者是说早中期等等。

  伤寒二三日,阳明少阳证不见者,为不传也。意思就是说,外感病到了这个中早期,已经到了邪传阳明或者少阳的这个时间,该传经了,但是却没有见到阳明和少阳的证,这个时候呢,我们认为它没有传经。

  第6条,太阳病,发热而渴,不恶寒者,为温病,若发汗已身灼热者,名风温,风温为病,脉阴阳俱浮,自汗出,身重,多眠睡,鼻息必鼾,语言难出,若被下者,小便不利,直视,失溲。若被火者,微发黄色,剧则如惊痫,时瘛疭,若火熏之,一逆尚引日,再逆促命期。

  这个第6条啊,有的人说它是描述了太阳温病,有的人说它是描述了太阳病的类证,有的把太阳这个温病说成是太阳温病,有的是把这个温病说成是太阳病类证。

  什么是温病呢?狭义的温病呢,是指外感温热之邪,以发热、口渴,不恶寒,(脉浮数)为主要脉证,这是指狭义的这个温病啊。那么狭义的温病可以归属于广义的伤寒范畴,可以认为是太阳病中的一种证型。

  有一些人在总结《伤寒论》的时候说,这个《伤寒论》的太阳病分为太阳中风、太阳伤寒和太阳温病,而太阳中风用桂枝汤,太阳伤寒用麻黄汤,太阳温病呢,他们选择了一个麻杏石甘汤。其实啊,这个太阳温病,后世医家啊,三焦辨证,卫气营血辨证,他们都有提出和补充,用了银翘散更为合理。麻杏石甘汤呢,张仲景并没有说它是为温病而设,虽然说它是张仲景在太阳病里面的一个方子,之后我们会学到的啊,以后我们会学到的麻杏石甘汤,麻杏石甘汤临床上运用的特别多,效果也非常的好。

  这个太阳病,发热而渴,不寒者为温病。这里的温病呢,是属于广义上的范畴,但是后面又来了一句,若发汗已,身灼热者,名风温。这个风温是指太阳温病误用了辛温发汗后的一种变证,与后世温病学中的风温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。

  说白了就是说,如果人感受了温热之邪,而出现了太阳温病啊,发热而渴,不恶寒者,出现了这个太阳温病的话,你不能够用麻黄汤或者桂枝汤这种辛温发汗的方剂,如果你用呢,就会出现身灼热,名风温啊。这是张仲景给它起的名字啊。就会出现问题了。

  他把风温病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,说风温病,脉阴阳俱浮,就是寸关尺都浮,自汗出,就开始流汗了,身重,多眠睡,鼻息必鼾,语言难出。你看这一种风温,其实是温病、太阳温病误用伤寒方,比如说麻黄桂枝汤啊,用辛温发汗的方法治疗之后的一种的变证。风温发汗之后出现了变证,这种变证呢,很吓人的,搞不好有生命危险的。所以这种风温和后世医家的风温显然不同。

  如果用发汗法呢,就出现了这种啊,自汗出,身体沉重,时时欲睡,这个呼吸有鼾声,有鼻鼾声,说话困难啊;如果说这种温病用了攻下法,耗伤阴液呢,就会出现小便短少,不通畅啊,两个眼睛直视,还有大(小)便还失禁的;如果你采用了火攻呢,就会使邪热更甚,火热内攻呢,轻的就会引起肌肤发黄,严重的引起手足发抽搐,就象惊痫一样啊,那个肤色又象烟火熏过一样,一次的误治还可以苟延残喘数日,反复的误治,那么这个人就可能被你搞挂了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