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饮食结构变化,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,尤其是胃癌和结直肠癌,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。
然而,许多人对胃肠镜检查存在误解,认为只有出现胃痛、反酸、腹胀、便血等症状时才需要检查。事实上,胃肠镜检查不仅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,更是早期发现息肉、肿瘤、癌前病变等无症状疾病的关键工具。
无症状≠无风险,高危人群需警惕
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张太坤。
“胃肠道疾病,尤其是早期胃癌和结直肠癌,往往在初期没有任何明显症状。”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张太坤表示,胃肠镜检查不仅仅是针对有症状的人群,更是针对所有可能存在胃肠道疾病风险的人群。
张太坤提醒,以下几类高危人群应特别重视胃肠镜检查:
有家族史:直系亲属中有胃癌或结直肠癌病史的人群,患病风险显著增加。
中老年人:40岁以上人群,尤其是吸烟、饮酒、肥胖等高危因素者,应定期筛查。
既往病史:曾患有胃肠道息肉、溃疡等疾病的患者,需定期随访。
检查异常:如肿瘤标志物升高、大便隐血阳性等,应及时进行胃肠镜检查。
“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是预防胃肠道恶性疾病的关键。”张太坤强调,“胃肠镜检查是目前最有效的筛查手段,能够发现早期病变,甚至可以在检查过程中直接切除息肉,防止癌变。”
胃肠镜检查并不可怕,科学认知消除恐惧
“许多人对胃肠镜检查感到恐惧,担心麻醉风险或胃肠道损伤。”张太坤说,现代胃肠镜检查技术已非常成熟,尤其是“无痛胃肠镜”的普及,让检查过程更加舒适和安全。
据张太坤介绍,无痛胃肠镜采用短效静脉麻醉药,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处于睡眠状态,几乎无任何不适感。麻醉药物代谢快,检查结束后几分钟即可清醒,且由专业麻醉医生全程监护,安全性极高。胃肠镜是一种微创检查,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咽喉不适或腹胀,但不会对胃肠道造成实质性损伤。
“恐惧往往源于对检查过程的不了解。”张太坤表示,“事实上,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很高,及时检查能够避免更严重的健康问题。”
检查前后注意事项:科学准备,确保安全
为了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,张太坤提醒患者在检查前后需注意以下事项:
胃镜检查前:空腹6-8小时,检查前2小时禁水;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(如抗凝药);放松心情,无需过度紧张。
肠镜检查前:按要求服用泻药清肠,检查前1-2天进食低渣饮食,避免高纤维食物。
365站群检查后:短暂休息,避免驾驶或操作机械;饮食从流质逐渐过渡到正常;若出现剧烈腹痛、黑便等异常情况,应及时就医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“胃肠镜检查是守护肠胃健康的重要工具,早发现、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胃肠道恶性疾病的风险。”张太坤表示,通过科学认知和正确准备,胃肠镜检查并不可怕,反而能为健康带来巨大收益。如有任何肠胃不适,建议及时就医,接受专业指导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
周梓颜 赵飞羽
编辑 涂涌
二审 刘娟
三审 覃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