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文老师流感未愈,今日音频欠奉。)
(本文仅供学习、参考,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。文中所述配伍和方剂,必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、应用,切勿盲目尝试。)本文理论依据:《中医方剂学》、《中医诊断学》你好,我是中医人,文君然。曾几何时,我听老辈中医人讲,说真正的好中医,所用的方子不是越来越多,而是越来越少。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,随着临床技艺的提升,对方剂理解的不断加深,一张方子或者一种搭配,会被中医人用得出神入化、左右逢源,能应对各种问题。与其说脑海中存了一万首方子,都不如这样用活、用透一张方子。所以对高明的中医而言,到最后,他常用的就是固定的那些方子,常用方越来越少,但是变化越来越丰富。这其中,就包括血府逐瘀汤。可以说,会用这张方子,才算真中医。血府逐瘀汤,我们都很熟悉,基本组成是当归9克,川芎4.5克,赤芍6克,生地9克,桃仁12克,红花9克,牛膝9克,柴胡3克,枳壳6克,桔梗4.5克,炙甘草3克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其功效,是活血化瘀,行气止痛。中医把它看成是治疗血瘀证,尤其是胸中血瘀证的必用方。那么,血府逐瘀汤的作用,仅限于此吗?当然不是。接下来,我们就讲一个故事,看中医高手是怎么把它用出花样的。图片
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,当时47岁。初诊的时间,是1997年的1月份。怎么回事呢?大概在半年前,此人喜得一个孙子。患者当时特别高兴,欢喜得不得了,主动承担了带孙子的任务。可是啊,带着带着,她就发现有些不对劲儿。这孩子,到了该翻身、该坐、该爬时候,他什么都不会,智力发育似乎远远迟于其他同龄孩子。而且,这孩子浑身还软绵绵的,总没有力气。患者有点着急了,催着孩子爹妈带着去医院检查。这一查,不要紧,晴天传来一声霹雳:孩子被确诊为脑瘫。消息传来,一家人震惊、怀疑、绝望之情难以言表。后来又经过几家医疗机构检查,最终确诊脑瘫无疑。从此以后,这家人的日子就没个好了。孩子爹妈经常争吵,脑瘫的孙子整夜啼哭。47岁的女患者为此感到深深绝望和无助,开始失眠、烦躁,胸中有一股说不出的堵塞感和闷热感,动不动就心慌,濒死感强烈,连呼吸都十分困难。同时,此患食欲全无,身体不舒,在家里逐渐坐卧不宁,必须来回走动,还很容易受惊吓。当然,从那以后,此人的月经也没了。乳房中渐渐有了积块。患者怀疑自己得病了,于是到医院做全面检查。但是几经排查,没发现有多大问题。无奈,患者投中医治疗。刻诊,患者面色晦暗,神疲倦怠,烦躁不安,唇色暗,舌质红,苔黄厚,脉涩。之前有西医诊断,为重度焦虑。患者还表示,其实自己在发病之前,睡眠状态就不怎么好,而且性格急躁,处事不沉着。了解到这些以后,医家提笔书方一首。但见:当归15克,生地30克,桃仁10克,赤芍12克,牛膝12克,枳壳12克,柴胡10克,川芎10克,桔梗12克,淮小麦30克,甘草7克,淡竹叶10克,大黄3克,木通10克,大枣5枚。所有这些,水煎服。图片
图片
读者朋友,你看,血府逐瘀汤作为一张理血剂,对神志病的治疗效果如此明显。这就说明,它蕴含的力量是很大的,应用范围是很广的,是绝对不可小觑的。在临床中,也是如此:头颈部疾病、胸中疾病、腹部疾病、四肢血管疾病、神志病、妇科病,以及儿科病、皮肤病、代谢性疾病等等,都有用到血府逐瘀汤的机会。原因就在于,血行不畅、气滞血瘀,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广泛,是数不清、摸不透的。因此,用活血化瘀法能达成的治疗效果,也是不可胜数。当然,这里的前提,都是患者符合血瘀证特点。有人归纳此方的应用特点为,一是色素改变,如淤点、唇暗、巩膜有血丝等。二是疼痛,如刺痛、灼痛。三是有积聚肿块。四是口干不欲饮。五是妇科痛经闭经。六是失眠、焦虑、烦热、干呕、幻视幻听等神志异常症状。你看,用血府逐瘀汤,可以解决多少问题啊。这真是难以计数。难怪一个成熟的中医人,牢记血府逐瘀汤这一个方子,就能变化万千,解决数不清的临床难题。方子越用越少,道理就止于此。关于血府逐瘀汤的故事,还有很多很多。能以一当十的方剂,也有很多很多。中医宝库里等待挖掘的宝藏,更是有很多很多。以后啊,我们接着讲。今天,就聊这么多。全文完。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