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行性乙型脑炎(乙脑)
365建站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最先发生于日本,且在夏季流行。起开关曲面急,病情重,死亡率高。表现为高热、嗜睡、抽搐、昏迷等。儿童高于成人,鳞状上皮岁以上为多。
乙型脑炎病毒为嗜神经性的有膜RNA病毒。传染源为乙型脑炎患者和中间宿主(库蚊、伊蚊和按蚊)。我国为三节吻库蚊。
病理变化:
广泛累及脑脊髓实质,引起神经元变性、坏死,胶质细胞增生和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,属变质性炎以大脑皮质、基底核和视丘最严重;小脑皮质、丘脑和脑桥次之;脊髓最轻,仅限于颈段。
肉眼观,软脑膜充血 、水肿,脑回变宽,脑沟窄而浅,切面脑组织充血水肿,严重者脑实质有散在点状出血,可见粟粒或针头大的半透明软化灶,境界清楚,弥散分布或聚集成群,一般以顶叶和丘脑处最明显
1 血管改变和炎症反应
脑实质血管高度扩张充血,有时可见小灶性出血;脑组织水肿,血管周围间隙增宽。浸润的炎细胞以淋巴细胞、单核细胞和浆细胞为主,仅在早期有为数不多的中性粒细胞。炎细胞浸润多以变性坏死的神经元为中心,或围绕血管周围间隙形成淋巴细胞套。
图片
淋巴细胞套
图片
2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
神经细胞肿胀,尼氏体消失,胞质出现空泡、核偏位等。严重者神经元发生核固缩、核溶解。可见卫星现象和噬神经细胞现象。
图片
嗜神经细胞现象和小胶质细胞结节
图片
3 形成软化灶
病变严重时,发生灶性神经组织液化性坏死,形成质地疏松、染色较淡的镂空筛网状病灶,称筛状软化灶。软化灶可被吸收,由增生的胶质细胞取代而形成胶质瘢痕。
图片
筛状软化灶
图片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4 胶质细胞增生 小胶质细胞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。小胶质细胞局灶性增生多位于坏死的神经细胞附近或小血管旁,形成小胶质细胞结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